上热下寒总盗汗、腹泻?不用知柏地黄丸,张仲景的千古方调脾胃、敛阴液,连关节不适都能缓
今天聊聊上热下寒里特别缠人的一种 —— 不光上半身上火,下半身怕冷,还总夜间盗汗、吃点凉的就腹泻,不少人还悄悄带着关节隐隐疼,折腾得人没精神。
这种上热下寒有多难受?上半身可能是口干舌燥、咽喉痒痛,连带着失眠心烦,一到夜里睡觉,睡衣后背准湿一片,醒了还觉得身上黏;下半身呢,腰腹凉得像揣了冰,吃口西瓜、喝杯冰饮,不到半小时准跑厕所,大便稀溏不成形;更麻烦的是,有的人事多了关节还跟着凑热闹 —— 手指早上起来有点僵,膝盖碰着凉东西就隐隐疼,总以为是累的,其实跟体质歪了脱不了干系。
说到调理,好多人先想到知柏地黄丸,觉得能清虚热、止盗汗,可吃了俩礼拜,盗汗没好多少,腹泻倒加重了,关节疼也没缓。为啥?得先弄明白这毛病的根 —— 正常情况下,脾胃是气机升降的 “枢纽”,脾气升着把肾水往上送,润上半身的火;胃气降着把心火往下带,温下半身的寒。可要是脾胃虚了,“枢纽” 转不动,心火下不去就烧得慌(上热、盗汗),肾水上不来就凉得透(下寒、腹泻);气血跟着堵,关节没了滋养,自然也会隐隐疼。而知柏地黄丸只清下热、没调脾胃,等于没抓着根。
其实张仲景早有方子应对这种 “脾胃虚 + 上热下寒 + 盗汗腹泻”,就是半夏泻心汤加减,我常用来调这类体质,组成是:半夏、干姜、黄芩、黄连、人参、大枣、甘草、牡蛎。
这里面大有讲究:甘草、人参、大枣先补脾胃,把 “枢纽” 的力气补回来,脾胃能转了,气血才好走;干姜温脾散寒,不光能让腰腹暖起来,还能帮脾气往上带肾水,缓解下寒和腹泻;黄芩、黄连清上半身的虚火,口干、咽痛、失眠能轻,盗汗也跟火扰津液有关,火清了汗就收了;半夏降逆止呕、调畅气机,帮胃气把心火往下带,让上下寒热能对流;最后加牡蛎,既能敛阴止盗汗,又能潜阳,避免虚火再往上飘 —— 不少人关节隐隐疼,就是气血堵、虚火扰的,脾胃调顺了、气血通了,关节那点不适也会跟着缓。
上周接诊的张女士就是这样,38 岁,上热下寒两年多,盗汗、腹泻没断过,最近半年还总觉得手指晨僵、膝盖凉疼。用这个方子调理了三周,她反馈:“夜里盗汗轻多了,不用天天换睡衣;吃点凉水果也不跑厕所了;最意外的是,早上手指不僵了,膝盖碰凉水也不隐隐疼了。”
说到底,这种体质的调理,不是光清上热、光温下寒就行,得先把脾胃这个 “枢纽” 修好,让阴阳能对流、气血能跑通,盗汗、腹泻能好,关节那点小不适也能跟着缓。当然,这方子得根据个人情况加减,比如腹泻重的可加茯苓,关节疼明显的可加少量桂枝。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要是你也有这些麻烦,建议及时找专业医生辨证,别自己乱用药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雅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